2020 年 2 月 14 日,NASA 表示,SpaceX公司將成為第一家向國際空間站運載宇航員的私人公司。這趟航行的唯一載具,是已經(jīng)為 NASA 執(zhí)行過多次任務的龍飛船(Crew Dragon)。
2 月 18 日,SpaceX 宣布,計劃在 2021 年底到 2022 年初,將最多四名個人付費的游客送上太空。SpaceX 將同太空探險公司 Space Adventures 合作,這家公司已經(jīng)運載過七名「太空旅客」來往地球和國際空間站。
這兩條新聞的關聯(lián)點即是:龍飛船 Crew Dragon。這艘由 NASA 提出需求的飛船,SpaceX 自主研發(fā)的太空飛船。不僅將成為 NASA 宇航員的「指定座騎」,還將成為普通太空旅客的「出行工具」。
波音與 SpaceX 之間的太空競賽2011 年,美國政府中止航天飛機計劃,此后美國一直依靠買俄羅斯聯(lián)盟號的「船票」,完成在國際空間站上人員和貨物的運輸。近年來,俄羅斯「船票」的價格水漲船高,NASA 購買聯(lián)盟號一張「船票」的價格已達 8500 萬美元(約合 5.96 億元)。為了改變這種「受制于人」的情況,NASA 開始積極和航天領域的私營企業(yè)合作。
2014 年,波音公司和 SpaceX 同時接到來自 NASA 的一項任務:研制出可將宇航員運送到國際空間站(ISS)的火箭。NASA 給了波音公司 51 億美元,SpaceX 公司 31 億美元。波音公司推出了 Starliner,SpaceX 則拿出了龍飛船(Crew Dragon)。
NASA 像一個強硬但報酬豐厚的「甲方」,即提供了市場和競爭空間,也給出了對產(chǎn)品的高要求。
當時,絕大多數(shù)分析師都認為,波音將成為這場對決的贏家。五十一年前,「土星 V 號」載著人類首次登陸月球,它的一級承包商正是波音公司。波音在航空航天領域有著更深厚的積累,有著來自 NASA 更傾斜的資源,甚至在政府層面有著更多的話語權。
2019 年 4 月 20 日,龍飛船測試版在例行測試中,發(fā)生爆炸。7 月,Sapce X 發(fā)表事故分析報告,稱未來將確保不再發(fā)生類似的爆炸性泄漏。砝碼在向波音那邊傾斜。但不曾想,波音公司的表現(xiàn)更加堪憂。
一個詞概括波音公司的 2019 年:漏洞。2019 年 3 月波音 737 墜機事件,掀開了 737MAX 機型的設計漏洞,停飛至今。被波音寄予厚望的新型客機 777X 在 9 月測試出現(xiàn)故障。2019 年 1 月至 11 月僅交付 345 架飛機,不足 2018 年同期一半。全年下來,波音飛機交付量 8 年來首次被最大競爭對手空客公司反超。
到了飛船領域,在龍飛船事故報告都發(fā)表五個月后,波音研發(fā)的載人飛船 Starliner 在 2019 年 12 月的軌道飛行測試中,出現(xiàn)了幾次軟件上的重大故障,問題至今仍未正式解決。
硬件設計漏洞、軟件運行故障,波音正處于品質(zhì)和信任的雙重危機。載人航天這種耗費大量資金、人力,關系著宇航員生命以及政府信譽的國家級項目,NASA 絕不會想重蹈三十多年前挑戰(zhàn)者號的覆轍。
反觀 Space X,在去年 4 月的測試失敗后,龍飛船 Demo-2 所需的各部分硬件均已制造完畢、經(jīng)過驗收。在 1 月 19 日的安全性測試中,獵鷹 9 號在空中爆炸,龍飛船逃生系統(tǒng)成功地讓假宇航員安全著陸。這是 SpaceX 正式實現(xiàn)載人航天前最后一個大型測試,它通過了。
「這項關鍵測試使得我們處在了時隔多年,用美國本土制造的火箭將美國宇航員送向太空的交接點。」NASA 局長 Jim Bridenstine 在 SpaceX 測試成功后發(fā)推特寫道。
太空旅行市場Space Adventures,如它的名字一樣,這家致力把有一個太空夢想的普通人送上太空一輪游的公司,目前已經(jīng)靠和 NASA 過去一樣的途徑:買俄羅斯聯(lián)盟號火箭的座位,把七個人送上過太空。未來,Space Adventures 也將會像 NASA 一樣,只不過載具將換成 SpaceX 的龍飛船。每次旅程可運載四名旅客,每名旅客需前往美國進行數(shù)周訓練后登艙,整趟旅程持續(xù)五天。
「這項具有歷史意義的任務將為所有夢想者提供開創(chuàng)太空飛行的道路,我們很高興與 Space Adventures 的團隊合作。」SpaceX 總裁兼首席運營官 Gwynne Shotwell 說道。
盡管目前沒有具體日期,也不知道龍飛船的「船票」定價多少。SpaceX 只是透露,有兩名客戶在 2017 年已經(jīng)提前秘密付款預定了艙位。當時 SpaceX 表示,將會在 2018 年底完成太空旅行。顯然,這個計劃被推遲至今。SpaceX 的首要任務,還是把美國宇航員送上太空。
盡管 SpaceX 將成為第一個送美國宇航員上太空的私營企業(yè),但它可能不會成為第一家送普通人上太空的私營企業(yè)。
維珍集團董事長理查德·布蘭森在 2004 年建立的維珍銀河(Virgin Galactic)、杰夫·貝索斯在 2000 年建立的藍色起源(Blue Origin)是除了 SpaceX 之外,目前風頭最旺的兩家太空旅行公司。它們都背靠著龐大資本和技術積累,多年來都專注在商業(yè)太空旅行這一領域。
維珍銀河希望用可重復使用的技術,為客戶提供太空旅行體驗,比如零重力漂浮、從太空中看地球等。維珍航空的定價也并非遙不可及,大約一個艙位 25 萬美元。此前,維珍銀河表示,將在今年年底送首批旅客上太空,到 2023 年,太空旅行商業(yè)運營規(guī)模擴大,每年可以實現(xiàn) 270 次商務太空航班。
藍色起源則既面向政府,又面向市場。它是 NASA 重返月球計劃 Artemis 中十一家合作的私人公司之一,所研發(fā)的飛船和航天設備也更為專業(yè),比如和 NASA 合作研發(fā)的月球著陸器 Blue Moon。在 2 月 18 日,藍色起源宣布,新火箭發(fā)動機工廠開工,可以獨立著陸的新格倫號(New Glenn)火箭計劃于明年首飛。此前,貝索斯曾表示,藍色起源計劃在 2021 年實現(xiàn)商業(yè)載客。
作為為數(shù)不多公開上市的太空旅行公司,維珍銀河自去年 12 月初上市以來,股價漲逾 4 倍,遠遠超出分析師給出的最高評級股價,這說明該股漲勢不可持續(xù)。但維珍銀河的爆發(fā)式增長,也說明了投資者們對商業(yè)航天領域樂觀的愿景和熱情。
上市后一路飆升的維珍銀河|網(wǎng)頁截屏
巨額投入和嚴苛標準下的國家級項目依舊在推進著,譬如美國重啟的登月計劃 Artemis,旨在 2024 年「送一位美國女宇航員和美國男宇航員登陸月球」。同時,NASA 選擇開放資金及技術,和私有商業(yè)太空探索公司合作,這也推動了民營太空領域的發(fā)展,讓太空旅行有了更快落地的可能。或許二十一世紀新的一個十年里,普通人依然不會踏上月球或火星,但他們有機會可以身處太空,漂浮在艙中,看到窗外的月球、地球和萬千星體。
-
國際空間站
+關注
關注
0文章
41瀏覽量
8888 -
SpaceX
+關注
關注
1文章
514瀏覽量
28978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