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封裝組裝方法概述
圖1顯示了塑料封裝的組裝工藝,塑料封裝是一種傳統(tǒng)封裝方法,分為引線框架封裝(Leadframe Package)和基板封裝(Substrate Package)。這兩種封裝工藝的前半部分流程相同,而后半部分流程則在引腳連接方式上存在差異。
▲圖1:引線框架封裝和基板封裝的組裝步驟(? HANOL出版社)
晶圓經(jīng)過測試后,首先要經(jīng)過背面研磨(Backgrinding),以達到所需厚度;然后進行晶圓切割(Wafer Sawing),將晶圓切割成芯片;選擇質(zhì)量良好的芯片,通過芯片貼裝(Die Attach)工藝將芯片連接到引線框架或基板上;之后通過引線鍵合(Wire Bonding)的方式實現(xiàn)芯片與基板之間的電氣連接;最后使用環(huán)氧樹脂模塑料(EMC)進行密封保護。引線框架封裝和基板封裝在前半部分流程中均采用上述步驟。
在后半部分流程中,引線框架封裝采用如下步驟:通過切筋(Trimming)1的方式將引線分離;通過電鍍(Solder Plating)將錫球置放至引線末端;最后是成型(Forming)工藝,成型工藝將封裝分離為獨立單元,并彎曲引線,以便將它們連接到系統(tǒng)板上。而對于基板封裝,則是在進行植球(Solder Ball Mounting),即錫球被焊接在基板焊盤上之前,先完成模塑;之后進行切割,成為獨立封裝,也可稱之為切單(Singulation)。接下來的內(nèi)容中,將闡述傳統(tǒng)封裝方法的組裝工藝,并重點介紹基板封裝的八個步驟。
1 切筋(Trimming):一種應(yīng)用于引線框架封裝的工藝,使用剪切沖床去除引線之間的阻尼條。
第一步:背面研磨
背面研磨工藝可確保將晶圓加工成適合其封裝特性的最佳厚度。該工藝包括對晶圓背面進行研磨處理并將其安裝在環(huán)形框架內(nèi),如圖2所示。
▲圖2:晶圓背面研磨工藝的四個步驟(? HANOL出版社)
在對晶圓背面進行研磨之前,首先需要在晶圓正面覆蓋一層保護膠帶,稱之為背面研磨保護膠帶。這是為了防止用于繪制電路的晶圓正面遭受物理性損害。之后使用研磨輪(Grinding Wheel)對晶圓背面進行研磨,使其變得更薄。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先用高速旋轉(zhuǎn)的粗磨輪去除大部分多余材料;再用細磨輪對表面進行精磨,以達到理想厚度;最后使用精拋光墊(Fine Pad)對晶圓進行拋光,使其表面變得光滑。如果晶圓表面粗糙,那么在后續(xù)工藝中施加應(yīng)力(Stress)時,會使其更易產(chǎn)生裂痕,導(dǎo)致芯片斷裂。因此,通過拋光來防止裂痕形成,對于減少芯片破損具有重要意義。
對于單芯片封裝而言,通常需要將晶圓研磨到約200-250微米(μm)的厚度。而對于堆疊封裝而言,因?qū)⒍鄠€芯片堆疊在同一封裝體中,所以芯片(晶圓)需要研磨至更薄。然而,研磨晶圓背面所產(chǎn)生的殘余應(yīng)力會導(dǎo)致晶圓正面收縮,這樣可能會引發(fā)晶圓彎曲成弧形;此外隨著晶圓變薄,其彎曲度也會增加。因此為了保持晶圓平整,首先需要在晶圓背面貼上承載薄膜(Mounting Tape),然后將其固定在環(huán)形框架內(nèi)。最后,去除用于保護晶圓正面器件的背面研磨保護膠帶,露出半導(dǎo)體器件,背面研磨工藝即視為完成。
第二步:晶圓切割/分割
晶圓切割是指沿著晶圓上的劃片槽(Scribe Lane)2進行切割,直到分離出芯片的工藝,也被稱為劃片工藝。晶圓切割是芯片封裝工藝的必要工序。
圖3給出了使用刀片切割法將晶圓分割為芯片的示例。在這種晶圓切割方法中,使用輪狀鋸片來切割和分離晶圓。這種鋸片采用高硬度的金剛石刀頭沿著晶圓劃片線切割,晶圓格狀劃片線如圖左側(cè)所示。由于鋸片旋轉(zhuǎn)時會產(chǎn)生容差3,因此劃片線寬度必須超過砂輪厚度。
2 劃片槽(Scribe Lane):從晶圓上切割芯片時,既不影響附近器件,又可滿足切片分布所需的足夠?qū)挾鹊目臻g。
3 容差:性能差異導(dǎo)致的空間或數(shù)字上的誤差范圍。
▲圖3:通過刀片切割工藝將晶圓切割成芯片(? HANOL出版社)
刀片切割存在一個問題:由于切割過程中刀片直接接觸晶圓,因此當(dāng)晶圓變得越來越薄時,發(fā)生斷裂的可能性也隨之增加。而另一種晶圓切割方法——激光切割(Laser Dicing),在切割過程中則無需直接接觸晶圓,而是在晶圓背面利用激光來完成切割,可非常有效地解決斷裂問題。因為激光切割工藝能盡量避免對晶圓表面造成損害,可以保持芯片的堅固性,所以它更適用于切割較薄的晶圓。
隨著晶圓厚度越來越小,先切割后研磨(DBG)這一方法從而被提出。DBG在晶圓切割過程中采取了相反的順序,以減少芯片損壞。傳統(tǒng)工藝先對晶圓背面進行研磨,再對晶圓進行切割;而DBG則先對晶圓進行部分切割,再對晶圓背面進行研磨,最后通過承載薄膜擴張法(MTE)4使其被徹底切割。
4 承載薄膜擴張法(MTE):利用激光進行隱形切割并在晶圓上形成凹槽后,使貼在晶圓上的承載薄膜出現(xiàn)擴張。然后,在相應(yīng)區(qū)域施加作用力,使晶圓分割成芯片。
第三步:芯片貼裝
如圖4所示,芯片貼裝是指從承載薄膜上拾取經(jīng)過晶圓切割后的芯片,并將其貼裝在涂有粘合劑的基板或引線框架上的工藝。
▲圖4:芯片貼裝工藝(? HANOL出版社)
晶圓切割的過程中,需防止已切割的芯片從承載薄膜上脫落;而貼裝的過程,則須將芯片從承載薄膜上順利剝離。如果承載薄膜的黏附力太強,在剝離過程中可能會對芯片造成損壞。因此在晶圓切割過程中需確保粘合劑具有較強的粘合力;而在貼片之前,需用紫外線對晶圓進行照射,以減弱其粘合力,此時,只需從承載薄膜上剝離通過晶圓測試的芯片即可。
剝離出來的芯片必須使用粘合劑重新貼裝到基板上,由于粘合劑的類型不同,所需的貼裝工藝也有所不同。如果使用液體粘合劑,則必須使用類似于注射器的點液器或通過網(wǎng)板印刷(Stencil Printing)5提前將粘合劑涂在基板上。而固體粘合劑通常做成膠帶的形式,也被稱為晶片黏結(jié)薄膜(Die Attach Film, DAF)或晶圓背面迭片覆膜(WBL),則更適用于堆疊封裝。在完成背面研磨后,在承載薄膜和晶圓背面之間粘貼晶片黏結(jié)薄膜;切割晶圓時,晶片黏結(jié)薄膜也會同時被切割;由于晶片黏結(jié)薄膜會連同其粘接的芯片一起脫落,因此可將晶片黏結(jié)薄膜粘接到基板上或其他芯片上。
5 網(wǎng)板印刷(Stencil Printing):一種使用鏤空模板將糊狀材料涂抹到諸如基板等器件的印刷方法。
第四步:互連
互連是指芯片之間、芯片與基板之間,以及封裝體內(nèi)其它組合間的電氣連接。接下來將介紹引線鍵合及倒片鍵合(Flip Chip Bonding)這兩種互連方式。
▲圖5:引線鍵合工藝的七個步驟(? HANOL出版社)
引線鍵合
引線鍵合是使用金屬線,利用熱、壓力和振動實現(xiàn)芯片與基板間的電氣連接的工藝。金屬引線的材質(zhì)通常為金(Au),因為金具有良好的導(dǎo)電性和延展性。引線鍵合類似于縫紉,金屬引線充當(dāng)縫線,毛細管劈刀(Capillary)6充當(dāng)縫針。引線宛如紗線纏繞在線軸并安裝到設(shè)備上,之后將引線拉出,穿過毛細管劈刀正中央的小孔,在毛細管劈刀末端形成尾線。當(dāng)采用電子火焰熄滅工藝(EFO)7在引線末端制造出強烈的電火花時,尾線部分將熔化并凝固,在表面張力作用下形成無空氣球(FAB,F(xiàn)ree Air Ball)。
FAB制作完成后需對其施壓,使其粘合至焊盤,即完成一次球鍵合(Ball Bonding)。毛細管劈刀在基板移動時,引線會像縫線一樣被拉出,形成一個引線環(huán)。向引線施加力量,將其按壓到基板上的電氣連接插腳,即金手指(Bond Finger),以此來實現(xiàn)針腳式鍵合(Stitch Bonding)8。針腳式鍵合后,向后拉緊引線,形成尾線,最后斷開尾線,以完成芯片與基板間連接過程的最后一步。在引線鍵合過程中,其它芯片焊盤和基板金手指之間同樣重復(fù)以上過程。
6 毛細管劈刀(Capillary):引線鍵合設(shè)備中輔助引線連接芯片電極與引線端子的工具。
7 電子火焰熄滅(EFO):用電火花熔化引線形成無空氣球的工藝。
8 針腳式鍵合(Stitch Bonding):在半導(dǎo)體封裝過程中,通過按壓方式將引線鍵合到焊盤上。
倒片鍵合和底部填充
倒片鍵合是通過在芯片頂部形成的凸點來實現(xiàn)芯片與基板間的電氣和機械連接。因此,倒片鍵合的電氣性能優(yōu)于引線鍵合。倒片鍵合分為兩種類型:批量回流焊工藝(Mass Reflow,MR)和熱壓縮工藝(Thermo Compression)。批量回流焊工藝通過在高溫下熔化接合處的錫球,將芯片與基板連接在一起。而熱壓縮工藝則通過向接合處施加熱量和壓力,實現(xiàn)芯片與基板間的連接。
僅僅依靠凸點無法處理芯片和基板之間因熱膨脹系數(shù)(CTE)9差異所產(chǎn)生的應(yīng)力,因此需要采用底部填充工藝,使用聚合物填充凸點間隙,以確保焊點可靠性。填充凸點間隙的底部填充工藝主要有兩種:一是后填充(Post-Filling),即在倒片鍵合之后填充材料;二是預(yù)填充(Pre-Applied Underfill),即在倒片鍵合之前填充材料。此外,根據(jù)底部填充方法的不同,可將后填充分為毛細管底部填充(Capillary Underfill,CUF)和模塑底部填充(Molded Underfill,MUF)。毛細管底部填充是在倒片鍵合后,使用毛細管劈刀沿著芯片的側(cè)面注入底部填充材料以填補凸點間隙;而模塑底部填充則是在倒片鍵合后,將環(huán)氧樹脂模塑料作為底部充填材料來發(fā)揮填充作用。
9 熱膨脹系數(shù)(CTE):一種材料性能,用于表示材料在受熱情況下膨脹的程度。
本文內(nèi)容源于【SKhynix NEWSROOM】
審核編輯:湯梓紅
-
半導(dǎo)體
+關(guān)注
關(guān)注
334文章
27286瀏覽量
218065 -
晶圓
+關(guān)注
關(guān)注
52文章
4890瀏覽量
127931 -
封裝
+關(guān)注
關(guān)注
126文章
7873瀏覽量
142893
原文標(biāo)題:半導(dǎo)體后端工藝:傳統(tǒng)封裝方法組裝工藝的八個步驟(上)
文章出處:【微信號:閃德半導(dǎo)體,微信公眾號:閃德半導(dǎo)體】歡迎添加關(guān)注!文章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guān)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