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NP晶體管概述
PNP晶體管是一種雙極性晶體管,用于電子電路中放大、開關和控制電流的器件。與NPN晶體管相對應,PNP晶體管的結構特點在于其三個不同的半導體區(qū)域:正極(P型)、負極(N型)、正極(P型)。這種結構使得PNP晶體管在電流流動方向和電荷類型上與NPN晶體管有所不同,但其工作原理基本相同。
PNP晶體管的“PNP”代表了其結構中的三個不同的半導體區(qū)域:正極(P型)、負極(N型)、正極(P型)。正極區(qū)域富含正電荷,通常由硅(Si)等材料制成,并被稱為“基區(qū)”或“底區(qū)”。負極區(qū)域富含負電荷,同樣由硅等材料制成,被稱為“發(fā)射區(qū)”。第二個正極區(qū)域再次富含正電荷,被稱為“集電區(qū)”。
當在基區(qū)施加一個正電壓時,它吸引電子從發(fā)射區(qū)流向基區(qū),使PNP晶體管進入導通狀態(tài)。電子在基區(qū)重新組合并流入集電區(qū),從而形成電流路徑。當施加一個電壓到集電區(qū),電流流出晶體管,控制電流的大小可以通過控制基區(qū)電壓來實現。
二、PNP 晶體管符號和結構
PNP 晶體管的結構與 NPN 晶體管類似。在NPN晶體管中,P型半導體夾在兩個N型半導體之間。在PNP晶體管中,N型半導體夾在兩個P型半導體之間。
PNP晶體管的結構如下圖所示。
PNP晶體管基本圖
PNP晶體管的構造
在P型半導體中,大多數載流子是空穴。因此,在PNP晶體管中,電流的形成是由于空穴的移動所致。
中間的 N 型層是基極 (B)。左側 P 型層是發(fā)射極端子 (E),右側 P 型層是集電極端子 (C)。
與基極(N 型)層相比,發(fā)射極和集電極(P 型)層的摻雜程度較高。因此,兩個結處的耗盡區(qū)更多地向基極層滲透。發(fā)射極和集電極層的面積比基礎層更大。
在N型半導體中,有大量的自由電子。但是,中間層的寬度非常小并且是輕摻雜的。因此基極區(qū)域中存在的自由電子明顯較少。
PNP晶體管的符號如下圖所示。箭頭顯示電流將通過發(fā)射極流向集電極。
PNP晶體管的符號
三、PNP晶體管的測試方法
測試PNP晶體管的方法有多種,下面將詳細介紹兩種常用的方法。
1、使用數字萬用表測試
(1)確認基極
首先,將數字萬用表撥至二極管檔,紅表筆固定任接某個引腳,用黑表筆依次接觸另外兩個引腳。如果兩次顯示值均小于1V或都顯示溢出符號“1”,則紅表筆所接的引腳就是基極B。
(2)判定晶體管類型
確認基極B之后,將紅表筆接基極B,用黑表筆先后接觸其他兩個引腳。如果都顯示0.500~0.800V,則被測管屬于NPN型;若兩次都顯示溢出符號“1”,則表明被測管屬于PNP管。
(3)測試引腳功能
對于PNP晶體管,將萬用表的正極(紅色)探頭保持在晶體管的LEFT引腳上,負極(黑色)探頭保持在MIDDLE引腳上,讀取讀數。然后將正極(紅色)探頭保持在晶體管的RIGHT引腳上,再次讀取讀數。比較兩個讀數時,獲得較高讀數的pn結是基極-發(fā)射極結,而獲得較低值的pn結是集電極-基極結。
2、使用晶體管圖示儀測試
(1)設置儀器
使用晶體管圖示儀時,首先需要根據被測晶體管的型號和參數設置儀器的初始位置。例如,測試PNP型管子時,應將開關放在負的位置。同時,調整集電極掃描的全部旋鈕到需要的范圍,以及X軸和Y軸的靈敏度等。
(2)測試過程
將晶體管的引腳連接到圖示儀的相應接口上,開始測試。在測試過程中,可以觀察到晶體管的特性曲線,并根據曲線判斷晶體管的工作狀態(tài)。
(3)注意事項
在測試過程中,需要注意晶體管的溫度、功耗等參數,避免超過其極限值而損壞晶體管。同時,測試結束后應將儀器復位,并妥善保管。
PNP晶體管作為一種重要的電子器件,在電子電路中發(fā)揮著放大、開關和控制電流的重要作用。通過了解其結構特點和工作原理,以及掌握正確的測試方法,我們可以更好地使用和維護PNP晶體管,確保電子電路的穩(wěn)定性和可靠性。同時,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發(fā)展,我們相信會有更多新型的電子器件和技術出現,為電子行業(yè)的發(fā)展注入新的活力。
四、晶體管測試儀電路圖
該晶體管測試電路采用555定時器IC,適用于測試PNP和NPN晶體管。與其他晶體管測試儀相比,該電路很簡單,因此對于技術人員和學生都很有用。它可以輕松地構建在通用 PCB上。為了開發(fā)該電路,使用了電阻器、二極管、LED 和 NE5555 等基本電子元件。通過使用該電路,可以檢查不同的故障——例如了解晶體管的狀況是否良好、開路或短路等。 NE 555 定時器 IC 是一款多諧振蕩器,具有三種工作模式:非穩(wěn)態(tài)、單穩(wěn)態(tài)和雙穩(wěn)態(tài)。此外,該電路可以通過電池長時間工作。
該晶體管測試電路的工作頻率為 2Hz。輸出引腳3使晶體管測試電路具有正電壓,然后具有非零電壓。在該電路的另一端,在大約 4.5V 的中點連接一個分壓器,結果如下:
當沒有晶體管連接到測試儀時,綠色和紅色 LED 交替閃爍。當晶體管放置在測試引線上時,兩個 LED 都會閃爍。如果只有一個 LED 閃爍,則晶體管狀況良好。如果電壓僅在一個方向,則會在 LED 對之間產生短路。如果沒有一個LED 閃爍,則晶體管將短路,如果兩個 LED 都閃爍,則晶體管將開路。
2、基于 LED 的晶體管測試儀電路圖
以上是一個簡單的晶體管測試儀電路;其中Quad2輸入CMOS、與非門IC、CD4011B是電路的核心。在此電路中,我們使用兩個 LED 來顯示狀態(tài)。通過使用該電路,我們可以測試 PNP 和 NPN 晶體管。在 IC 內部,四個 NAND 門中僅使用了三個門。這些門通過短接其輸入端子來用作非門。這里,電阻器R1、電容器C1、柵極U1a和U1b構成方波振蕩器。該振蕩器的頻率通過電阻器 R1 進行調整,并且振蕩器的輸出通過門 U1c 進行反相。反相和同相振蕩器輸出通過電阻器 R2 和 R3 連接到被測晶體管的基極。
在測試中,發(fā)光二極管的狀態(tài)指示晶體管的狀況。如果紅色 LED 亮起,則表明 NPN 晶體管良好。如果綠色 LED 亮起,則表明 PNP 晶體管良好。如果兩個 LED 都亮起,則表明被測晶體管短路。如果兩個 LED 均熄滅,則表明被測晶體管開路或損壞。
因此,這就是晶體管測試儀電路和數字萬用表的全部內容。晶體管測試儀具有必要的開關和控件,用于進行正確的電流、電壓和信號設置。此外,這些晶體管測試儀旨在檢查固態(tài)二極管。還有用于檢查高晶體管和整流器的首選測試儀。
大多數電路都是用晶體管設計的,并且許多電路和原型中使用了不同參數的晶體管。如果您調試電路以發(fā)現故障,在大多數情況下您必須檢查晶體管狀況,同樣,最好在電路中測試和實現晶體管。
3、使用555定時器的晶體管測試儀電路
這里是一個簡單的晶體管測試電路,使用555定時器設計來測試所有類型的晶體管,該原理圖有一個LED指示燈,如果晶體管工作良好,它會閃爍,如果晶體管開路或不工作,它會保持關閉狀態(tài)。
這里使用555定時器的晶體管測試電路作為非穩(wěn)態(tài)多諧振蕩器電路,并根據定時電阻和定時電容值產生方波脈沖輸出。該電路的輸出連接到T2測試點,正電源通過R4電阻和LED連接到T1測試點,負電源連接到T3測試點。
我們知道每個晶體管都充當開關,這里將 NPN 或 PNP 晶體管放置在測試點,然后來自非穩(wěn)態(tài)多諧振蕩器的輸出脈沖驅動測試晶體管的基極,使測試晶體管重復打開和關閉,因此 LED 開始閃爍,如果是這樣,則它可以被認為是一個工作晶體管。如果測試晶體管打開或不工作,則 LED 保持關閉狀態(tài)。
在測試未知晶體管之前,使用已知良好的晶體管(NPN 和 PNP)測試電路。將正確的引腳放置在測試點中,并檢查晶體管數據表以了解準確的引腳配置。
4、簡單的晶體管測試儀電路圖
電子產品中最常用的元件是晶體管,但它總是出現故障。您必須通過萬用表檢查晶體管的工作情況。通過一個又一個的終端測試,這可能非常耗時。這些萬用表和晶體管測試儀的理解和設計都很復雜。但在本教程中,我們將制作一個簡單的晶體管測試電路,可以測試 PNP 和 NPN 晶體管。
該電路制作簡單,測試晶體管非常方便。它通過兩個不同的 LED 指示晶體管的工作情況。一種用于 NPN 晶體管,另一種用于 PNP 晶體管。
如您所知,晶體管有三個端子:基極、發(fā)射極和集電極。為了將晶體管與該電路連接,我們在電路圖中標記了三個點,如您所見。將晶體管引線放置在正確的方向非常重要。晶體管發(fā)射極與電路發(fā)射極,其中 (E) 被標記。晶體管基極與電路基極(其中標記為(B))和晶體管集電極與電路集電極標記為C。如果不將它們與各自的點連接,則該電路將無法給出準確的結果。
來自主電源的 230V 交流電通過變壓器降壓至工作所需的電壓(6 伏)。該電路中使用不同的電阻器作為被檢查晶體管的限流器。旋轉開關 S1 用于為晶體管選擇正確的基極電阻。我們在此電路中使用兩個 LED。 NPN 晶體管為綠色 LED,PNP 晶體管為紅色 LED。
每個 LED 均連接一個電阻以限制基極電流。當 NPN 晶體管正常工作時,綠色 LED 會亮起;當 PNP 晶體管正常工作時,紅色 LED 會亮起。
-
電路圖
+關注
關注
10340文章
10720瀏覽量
530180 -
晶體管
+關注
關注
77文章
9682瀏覽量
138077 -
定時器
+關注
關注
23文章
3246瀏覽量
114713 -
PNP晶體管
+關注
關注
0文章
31瀏覽量
12227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