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軍介紹
趙海軍,中芯國際CEO。在北京清華大學獲得電子工程學系科學士和博士學位,并在芝加哥大學獲得工商管理碩士學位。2010年10月加入中芯國際,并迅速成長為公司高層領導。2013年4月趙海軍任執(zhí)行副總裁、首席運營官,并于同年7月兼任中芯北方合資公司總經理。
2017年5月10日,中芯國際發(fā)布公告,CEO邱慈云因個人原因請辭,由趙海軍出任公司新任CEO。自2017年5月10日起生效。
梁孟松介紹
梁孟松現年65歲,畢業(yè)于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電機工程及計算機科學系,并取得博士學位,為電機和電子工程師學會院士,曾于1992-2009年在臺積電擔任資深研發(fā)處長。
中芯國際新聞稿中并未提及梁孟松過去曾服務于臺積電與三星的經歷,僅表示梁孟松在半導體業(yè)界有逾33年經歷,從事內存及邏輯工藝技術開發(fā),并擁有超過450項半導體專利,曾發(fā)表技術論文350余篇。
他的韓籍妻子也曾是半導體工程師,是他在美國工作時的同事,還是個曾當過空姐的大美女。他在臺積電的十七年間,戰(zhàn)功彪炳。
臺積電在二○○三年,以自主技術擊敗IBM,一舉揚名全球的一三○奈米“銅制程”一役。行政院表揚臺積電研發(fā)團隊,當時負責先進模組的梁孟松名列第二,功勞僅次于資深研發(fā)副總蔣尚義。
梁孟松在臺積電16年,2008年從臺積電離職加盟三星,臺積電可排進前五的研發(fā)天才,在美國專利局的資料庫里,梁孟松參與發(fā)明的半導體技術專利有181件,全部都是最先進、最專業(yè)、最重要先進制程的技術研發(fā),曾為張忠謀的左右手。
趙海軍和梁孟松的關系
10月16日,中芯國際召開臨時董事會議,正式宣布梁孟松出任中芯國際聯合CEO(Co-CEO),并自即(16)日起生效。業(yè)界猜測了一年多的關于梁孟松的任職問題終于確定,雙CEO的結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梁孟松的就任開啟了中芯國際首席執(zhí)行官的“雙CEO”制,在中國半導體企業(yè)中也是首例,未來梁孟松也像趙海軍一樣,直接向董事會負責并匯報。
中芯國際發(fā)布的公告稱:梁博士已與本公司簽訂董事服務合約(其中規(guī)定任命為執(zhí)行董事之條款),任期自2017年10月16日起至本公司于2019年舉行的股東周年大會為止。此外,梁博士亦會與本公司訂立勞動合約(其中規(guī)定任命為聯合首席執(zhí)行官之條款),建議任期為3年。
梁博士被任命為聯合首席執(zhí)行官,無須由股東重選,亦無須輪值退任。作為本公司聯合首席執(zhí)行官兼執(zhí)行董事,梁博士有權獲得稅后200,000美元的年度現金酬金。梁博士的薪酬方案由董事會根據本公司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薪酬政策及參考董事會薪酬委員會的建議厘定。股權方面尚未公布。
至此,中芯國際董事會將包括四名執(zhí)行董事,包括:周子學 (董事長)、趙海軍 (聯合首席執(zhí)行官) 、梁孟松 (聯合首席執(zhí)行官) 、高永崗 (首席財務官)。這一變動將使公司經營管理層與董事會更加密切地結合在一起,溝通也更加有效。
中芯國際發(fā)言人,執(zhí)行副總裁李智在接受集微網采訪時表示,梁孟松的加入對中芯國際技術發(fā)展規(guī)劃、技術服務能力、技術水平、先進管理理念都注入新鮮的血液。多年來,中芯國際一直在包括技術、管理、規(guī)模等多方面積極追趕世界一流的企業(yè),他的加入對于公司未來發(fā)展達到新的高度是一個很好的基礎和成長因素。李智強調,兩位均Co-CEO在董事會上表示,1+1一定是大于2的。
雙CEO在中芯國際是首創(chuàng),在中國半導體產業(yè)中也是首例。對于兩人未來如何分工,李智表示,現階段兩人將攜手合作,孟松新加入公司,需一段時間熟悉公司狀況,兩人之間也需要更多磨合。他的加入也將解決長期以來,中芯國際過去由CEO兼任研發(fā)部門最高主管的過渡階段。
中芯國際2010年由營運長楊士寧主掌研發(fā)部門,楊士寧離任后即由接任CEO的邱慈云一直兼任。今年邱慈云個人因素辭去CEO后,交由CEO趙海軍兼任。而此前中芯國際研發(fā)部門最高主管為技術研發(fā)副總裁李序武博士,他于2016年離開中芯國際。中芯國際董事會認為,還是需要技術背景更強的一個管理者來掌管。過渡期后,相信兩位CEO的分工應該會明確下來。
與中芯國際相似的,是在月初臺積電張忠謀卸任時拋出的“雙首長制”:未來,劉德音將接任董事長的位置,而魏哲家將接任總裁的位置,未來劉德音所擔任的董事長職務,不但是公司最后的決策把關者,還是公司對外,對趨勢面,對市場面,以及對政府與社會一切事務的主導者,其工作內容將向董事會負責。至于,魏哲家所擔任的總裁職務,則是對內掌控公司的營運、管理等各項事務,包括財務的部分,然后向董事長報告,再向董事會負責。
李智強調,中芯國際的“雙CEO”是平行的同級關系,孟松剛剛加入公司,攜手共同管理公司,這種模式更適合中芯國際的現狀。對此,集微網王艷輝評論說,臺積電雙CEO操盤、華為多CEO輪值,現在中芯國際也引入雙CEO,一般多CEO都需要強勢的董事長坐鎮(zhèn),1931年的張忠謀剛剛退休,1944年的任正非還在運籌帷幄,1956年出生的周子學其實正當年,工信部總經濟師出身的周子學在過去兩年對中芯國際顯示了越來越強的掌控力,招攬梁孟松加盟更顯示了很強的戰(zhàn)略眼光和執(zhí)行力。因此中芯國際應該是有足夠的信心去面對“雙CEO”可能會產生的分歧。
梁孟松對中芯國際的影響
梁孟松在技術方面的實力已是業(yè)界有目共睹。在臺積電時,臺積電在130納米工藝擊敗IBM,梁孟松居功至偉;2011年加入三星后,三星的制程由32納米/28納米平面工藝直接跨入14納米FinFET工藝,并于2014年底開始量產。業(yè)界十分關注梁孟松的加入對中芯國際的先進工藝將帶來哪些助益。
對此,李智對集微網進行了分析。首先在28納米節(jié)點進一步改善和完善,雖然中芯國際28納米產品在PolySion制程下逐漸成熟,占比也漸漸升高,但是屬于高端的HKMG量產尚有困難,而且目前僅7%的收入來自28納米制程。梁孟松的技術、經驗、理念和文化方面的能力相信能加速、做精做實相對成熟的8英寸工藝,在成熟工藝的改善、提升方面也會助力更多,有效提升中芯國際整體研發(fā)能力。
第二,在14納米節(jié)點,2015年6月份,中芯國際與華為、高通、比利時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合資進軍14nm FinFET工藝,預計最早2018年投入風險性試產,2019年將規(guī)模量產。隨著資源配置和技術實力的進一步增強,14納米的時程相信也將加速。
第三,在7納米節(jié)點,目前在中芯國際處于預研階段,EUV仍是最大的挑戰(zhàn)。中芯國際的原計劃是2020年結束預研,后續(xù)的計劃還需結合市場和客戶的需求,而不能閉門造車。
對于梁孟松的加入,業(yè)界關注的一大話題還在于,三星是否會給梁孟松出走中芯國際設置障礙,之后對于梁孟松“競業(yè)禁止”是否采取進一步動作,就像臺積電對待其出走三星,同時在專利方面也持懷疑態(tài)度。對此李智強調,中芯國際對公司自己的知識產權,以及業(yè)界同行的知識產權都是高度重視的,都需要保護好,也會保護好自己的知識產權不能被其他污染以免產生瑕疵。另一方面,在梁孟松加入之前,公司已經做過這方面的風險評估,目前是沒有這樣的風險。中芯國際以前在這方面吃過虧,因此會更加小心應對、處理這樣的問題。
至于三星等公司是否會采取一些“報復”措施,王艷輝認為以這些公司在中國市場的規(guī)模,應該也要擔心被反制,因此不會敢有這樣的舉動。值得注意的是,大陸不缺基礎工程師,但兼有技術、運營、管理能力、國際視野的高管人才,目前仍然十分缺乏。近年來中國半導體產業(yè)的迅猛發(fā)展,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急切,海外對大陸的人才封鎖也愈來愈嚴格。李智指出,近期除了梁孟松的加入,還有研發(fā)副總裁周梅生的回歸。
其實每年中芯國際都有幾十名海歸人才加入,在技術、運營、管理等方面都有,對此中芯國際是一個海納百川的姿態(tài),國內半導體產業(yè)的蓬勃發(fā)展也將吸引更多的全球人才。這一點毋庸置疑。例如梁孟松的現金酬金僅為稅后20萬美金,這對于一個國際知名的實力雄厚的高管可以說是非常低的。李智表示,這也證明梁孟松并不是因為金錢才來到中國,而是有著實現自我理想的使命,中芯國際有很大的空間供其發(fā)揮, 更因為中國半導體產業(yè)發(fā)展前景的召喚。
-
梁孟松
+關注
關注
7文章
31瀏覽量
41208 -
趙海軍
+關注
關注
0文章
4瀏覽量
4494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